約翰‧傑維德‧倫德維斯特 John Ajvide Lindqvist◎作者
郭寶蓮◎譯者
小異◎出版
﹝介紹﹞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blog/otaku/
﹝心得﹞
這是一本好看的小說,書名雖血腥但是很美很吸引人,而故事很令人悲傷,看得心都糾結在一起了,看著兩顆孤寂的心聚合,遲疑,療傷。
白雪覆蓋的屋頂,公寓窗台錯落不齊的雪團,泥濘的雪地。瑞典,小鎮,冬天,雪,北國寧靜的白卻又帶陰灰的氛圍,這樣的景像氣候很適合吸血鬼。寒冷季節,兩個孩童在報亭前遊耍,跟覺得長得像猴子的老闆說要買香蕉哈哈大笑,只有兩人懂的言語,孩童的心性,快樂的友誼,雖然整本書是悲調,但能夠感受出兩人友誼日漸滋長,因此抵得過奧斯卡對吸血鬼的恐懼。
看到《血色童話》簡介時,我心想:吸血鬼就是這一種感覺!!!
作者描述依萊那柔皙的皮膚使人起雞皮疙瘩,好奇的是:依萊怎麼被變成吸血鬼的,是病變嗎?還是被誰咬了?為什麼他一個小吸血鬼孤孤單單的依靠人類尋血?他非男非女,他有很多錢……但,,他只是一個小孩。
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曾經看過一部有關兩大吸血鬼陣營的影集,依稀記得似乎有「暗夜」這兩個字,幾年前就想找但一直找不到,裡面就有提到不能將未成年青少年變成吸血鬼,否則就像依萊,「她的靈魂永遠凍結在孩童的身軀內」,她活了兩百年卻只能重複12歲的人生,只有12歲孩童的思考能力。他不像無法克制自己的吸血欲望的薇吉尼亞能夠理解身為人有比死更重要的事,當她錯過第一次決定吸人血殺人的機會,她的人性回來了,身為人的她寧願死亡也不要作為吸人血的鬼。她可以選擇,但只有12歲思考模式的依萊沒辦法,人本來就是動物,依萊只能依循動物本能求生存,人的本性是殘忍的,儒家文化發源地的山東,不也有燒烤活狗的吃食風俗。
我想吶喊:只能生存在「暗夜」的吸血鬼才有強烈為了生存而奮鬥的可悲生命力阿!實在不想說,但還是要踩一下《暮光之城》才甘願,當不是人的生物什麼都不缺,那到底是神還是鬼阿?
奧斯卡在學校是個被校園霸凌的弱勢者,反覆想著他的心情時,眼睛會有濕潤的感覺,和依萊交朋友帶給他的是對這世上多點活下去的意義吧!曾看到國一小朋友被同學惡作劇話語傷了心只能握緊拳頭忍耐不要哭出來,到底是怎樣的前因後果會使校園霸凌愈演愈烈,而欺負人的辯解總是:開玩笑而已,哪知道他那麼在意!雖然在現實生活我不能說,但隨著故事的轉變,結局我只能說那兩兄弟活該啦!
我想依萊離開時有感受到奧斯卡的心在吶喊:帶我一起走,離開這令人厭恨的地方。最後兩顆孤寂的心互相倚靠,未來的未來,不知道奧斯卡會不會變吸血鬼,或是長大後……
既然在《血色童話》裡不覺得嗜血殺人的吸血鬼依萊是個壞傢伙,但不少「人死」卻也要找出個負責的對象,整篇故事還是有「很恐怖的傢伙」存在,那對於哈肯「孌童」的變態行為,就算頭被打爛還能把他的欲望凝結在生殖器上,作者塑造出一個很成功來烘托吸血鬼的可悲噁心角色。
最後,這不是一本簡單以吸血鬼為主角的小說,依萊只是得了一種名為「吸血鬼」的病毒。對於青少年的困擾或行為也有不少著墨,奧斯卡是跟媽媽住的單親家庭,偶爾週末會去找爸爸,但是變成酒鬼的爸爸就很恐怖了,之前就在依萊的鼓勵之下:你應該要反擊。奧斯卡對抗同學、逃離了酒鬼爸爸。湯米也是單親家庭,但爸爸死了,媽媽打算與史泰尼警察再婚,湯米的內心想:他不是我爸爸,偷走了史泰尼的獎牌、在教會製造騷動,躲在地下的儲藏室,有那一群小惡的朋友,內心不壞,只是對生活不如意感到不滿,本來該是平安長大的普通人,沒想到遭遇打不死的變態哈肯。強尼崇拜哥哥吉米:我欺負人的對的,別人欺負我的人一定讓他死得很淒慘,坐牢也無所謂的墮落青少年。有威嚴的阿維拉老師,看似狠心卻很有愛心,可惜不敵作惡多端的復仇青少年。中年人的友誼,喬齊、賴瑞、摩根、雷基與薇吉尼亞,本來平淡枯燥的上班生活、下班去小酌一番聊些五四三,卻遇上了不幸。
看似不相關的人卻串連在一起,整個社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應該擺在前言的碎碎念﹞
這本書《血色童話》的心得差點難產,明明是一本很好看的書,卻因為很心傷反而不知怎麼寫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感想,尤其又偷看到其他高手的心得,先嫌棄一下自己太雜唸了啦~~~
還在看書的時候被問到:你現在在看什麼書阿?只說一下內容,隔天就有小朋友說已經出版,那XXX說要去買了……
這完全是一本不需要太多文字堆砌宣告它有多好看的書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