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語日報 民100.10.18(二)第十三版

閱讀 讓思考活起來

文/葉映辰(臺北市文化國小教師)

(略)

    閱讀歷程是幫助自己記憶及了解文章內容的基本功,是每次閱讀時都要操作的基本能力,是幫助自己在閱讀文章內容後,透過各層次的問題思考與討論,讓自己真正讀懂文章內容,更深層的理解文章內容背後的意涵,深化自己的閱讀深度,提升自己的思考力。想讓閱讀幫助自己的思考活起來嗎?可以參酌下列的閱讀歷程做做看:

      一、邊讀邊預測:

    例如從書名或封面的圖畫猜測這本書再說什麼,或從書的目次猜這本書再說什麼。看到一個段落結束,就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預測故事的結局,或故事結束之後會發生的事。

      二、邊讀邊將內容轉化成畫面:

    例如試著問自己,讀到這部分時「看」見什麼?故事中的人物長得什麼模樣,做什麼動作,有什麼表情?我是否可以「看」到故事中描寫的景物或風光。

      三、邊讀邊問自己問題,監督自己理解的內容:

    例如讀了圖片說明後,從照片、插圖、圖表中得知什麼訊息?自問,我可以從前後文猜出這個字詞的意思嗎?我對這個主題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四、連結背景知識,邊讀邊做筆記:

    例如故事人物內心的想法讓我看到了什麼?想一想一個角色的某些決定,解釋這些決定使我對此人有何了解?這個事件、決定或衝突造成什麼後果?

      五、組織文章內容訊息,摘錄大意並找出主旨:

    例如先用事件找出作者的看法,然後思索這段故事中,作者想告訴讀者的部分是什麼?

       六、連結生活經驗,讓閱讀更有趣:

    例如自己跟書中的哪個人物有哪些類似點?或讓你想到誰?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經驗?

       七、依據故事內容提出問題,跟書友討論:

    設計討論性的問題,你可以把想問的問題分為兩類,一類是「事實性思考」的問題,另一類是「解釋性/創意性思考」的問題。例如問:「請從故事的內容舉例,由主角說得哪些話可以看出他心裡希望同伴接納他?」是屬於「事實性思考」的問題。例如問:「請比較後選擇一下,你想當那些百分之九十九的不會說話的羊,還是當那個百分之一的『與眾不同』會說話的羊?為什麼?」則是屬於「解釋性/創意性思考」的問題。

    閱讀不只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思考,更是一種生活、一種文化,如果懂得閱讀,不但能思考、有智慧,人生也將因閱讀而豐富多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ity Hsu 的頭像
    Amity Hsu

    AMITY[艾米緹]讀心生活

    Amity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