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曙光中的機器人

艾西莫夫◎作者

蔡心語◎譯

貓頭鷹◎出版

雖然早就聽聞「艾西莫夫」的大名,也一再告訴自己要看經典的著作,但是卻從沒成功地翻開科幻小說,《曙光中的機器人》是「機器人系列」第三部,本來有點擔心沒看過前兩本會不會讀不順,但看完很想看《鋼穴》那一本,也把前兩本列入閱讀書單裡。^_^。

我確實得說:一翻開就很吸引人!一直想著我抗拒閱讀科幻小說的原因是什麼?

﹝〝科幻不是我的菜!〞印象破除徵文活動﹞

我很喜歡看科幻影片,從小時候的銀河傳說、企業號、ID4……等等,甚至以前覺得只有科幻電影才值得我踏進電影院觀賞,這些外星人、機器人,連恐怖的異形也都興致勃勃,那書呢?為什麼我總是在圖書館拿起看看封面就擺回去?

幾年前我就聽過艾西莫夫「機器人學三大法則」論點,非常確定艾西莫夫是科幻小說機器人的濫觴,我應該要讀的;克拉克《2000太空漫遊》從編劇電影變成小說也引起我的好奇心,但首推華文第一的科幻小說家──倪匡,他的作品在圖書館總是一大排,排排站多到不知如何下手,有人說好看,但也說有地雷。我想,封面太醜是最大讓我不想看的原因,致使僅接觸過張系國的短篇小說,但現在對內容已沒什麼印象。也許是因為被「企業號」這樣大部的影集養刁胃口,那小小的一篇根本不足以建構且滿足我對科幻、未來世界的期盼。

閱讀科幻小說最重要的一點:將深奧的科學理論實踐於未來的世界,因此有一個很困擾使我不會想去閱讀的真正原因,每個作家對於理論實踐所建構出來的科幻世界是不一樣的!!!就像如果愛上金庸的武俠世界,你怎能接受別的武俠作品裡沒有少林寺!潛意識裡認為科幻小說在閱讀上的邏輯性必然會陷入這樣無現迴旋的圈圈裡,因此我沉浸在電影的聲光效果裡,完全漠視了那些全是由文學作品起頭的。

因此有幸參與貓頭鷹出版社辦的這個活動──〝科幻不是我的菜!〞就老實的把對科幻小說既有印象,說清楚、講明白了!看完書,好吧!只能老實說:艾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變成我的菜了!

﹝《曙光中的機器人》心得﹞

科幻影片就是依據艾西莫夫建構的未來世界嗎?我看到好多「面熟」的人或感覺喔!而且完全沒料想到「機器人系列」是偵探解謎的劇情,本來還以為是人類被機器人反噬,要大戰機器人哩!這麼有心,為了幸福生活在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讓看得我很過癮。雖然遇到機器人總免不了會用「質疑」的態度想去捕捉到語言邏輯不合理處,可惜我太嫩而作者很聰明的在前十三章老實交代「邏輯規則」,反覆的由機‧吉斯卡貝萊的對話中顯示了宇宙世界太空族,包括奧羅拉星球人的想法。

「伊奧斯是古希臘曙光女神的名字,奧羅拉是古羅馬曙光女神的名字。」主人翁貝萊是個地球人,而且是被其他移民人類所唾棄的我們生存的地球,有很多細菌,擁擠,短命,無一是處,但卻要靠地球人解開人形機器人「腦子凝結」一案。奧羅拉人或索拉利人都知道機器人的傳說,且來自地球,但身為地球人的貝萊卻沒聽過。每個星球對待機器人的態度都不同,但所有的「人」都來自地球,外圍世界的人特多有文明人類那種詭異不可破除之優越主義。

科幻作品超越現今人類文明的演化,機器人是人類發明的,雖然《曙光中的機器人》是「機器人系列」,但是故事主人翁依舊是人類,而引起事件的是「人形」機器人的卡機,稱之為「機殺案」。法斯托夫阿瑪帝洛是兩個不同黨派立場的頂尖機器人專家,天才法斯托夫造出人形機器人,一直在研究「人腦」的結構,打算開創「心理史學」,將人類的思考能力脈絡規則化。

但,人腦的不理智和情緒是沒有邏輯的可言,機器人再怎麼像人也不會是人,如果像『AI人工智慧』,當機器人想當人,或擁有人類的心智,那人類存在還有何意義?所以需要有「機器人法則」來規範,社會必須有規矩,但我這個平凡膽怯的渺小讀者卻不免會對「無法感受人類情感的機器人」感到心疼,總覺得「像人卻不是人」很可憐,如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有種我是會被未來世界淘汰的人種吧!= =

我覺得「個人衛浴」在書中佔了很重要的意義,例如像隱私權、人權,習俗上機器人不能進入,也許一開始是因為他們不需要解決生理需求,但是廁所文化卻演化出這種機器人邏輯,「解放」不只是生理需求,連帶影響心理狀況,人類是需要獨處的,就算奧羅拉每人平均有N個機器人照顧生活需求,但是人心必然有必要獨處的時候,這也致使作者透過主人翁對衛浴的看重性來破除奧羅拉想將機器人視為人的假象吧。

人類的好奇心與冒險心是無法遏止的,更由於「有情」,「遠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法斯托夫有提到「詩般的平衡」,若非身為人類,就無法瞭解人類的複雜性,生命意義又是自有人類以來就想破解的奧秘,只有情感無法數位化,若是機器人能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地球就會出現變形金剛啦!

書中最後一句「儘管奧羅拉被稱為曙光世界,但是從現在開始,地球才是真真正正的曙光世界。」《曙光中的機器人》我想是指有「讀心術」的機‧吉斯卡吧!感覺好像人類社會中的異能者,「珍惜」自己的能力造福人類世界,瞭解人類的無限可能,不能也不會願意一直屈服在「圍牆」內的世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就算不是自己能享受到也沒關係。

剛好實現十年來第一次上阿里山的願望,「曙光」是第一道太陽光,古人有言:「一日之計在於晨」,日出是希望!

人類認知、行為……等關係,就是一門社會學科,果真複雜到很難讀阿!人類不知節制的破壞地球生態會招致滅亡,但生命會找到出路。這是有警覺的作家透過科幻世界想一點一滴滲透我們的潛意識吧!

突發奇想,五十個「外圍世界」,是正對應美國的五十洲嗎?適逢『變形金剛II』上映,和long long time ago的『ID4』等等,美國科幻真的很愛當世界的老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ity Hsu 的頭像
    Amity Hsu

    AMITY[艾米緹]讀心生活

    Amity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