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lip_image002篇名:〈人力車〉 文/圖:子敏

專欄名稱:夜窗隨筆 出處:國語日報12家庭版

日期:2012.10.22(一)

clip_image004

問題:

1‧作者在廈門時,第一次坐人力車,和最後一次坐人力車的「不忍」之情,分別是什麼?

2‧文中作者寫了哪三件坐人力車的事?(為什麼會坐人力車?)

3‧作者在台北看到人力車,心中有溫馨的感覺,和作者在廈門坐人力車的「不忍」(不人道)之情,有沒有矛盾,為什麼?

4‧想想看,那個時代出遠門或逃難時,為什麼要帶「棉被」?

clip_image00680312

1. 作者童年第一次看電影,作者青年時代的離家遠行,作者推行國語工作的結緣。

2. 作者第一次坐人力車的不忍是─作者還小,不懂什麼叫不人道,但作者總感到一絲絲不舒服的感覺。作者第二次坐人力車的不忍是─即將要離開家鄉的不捨之情和與妹妹、小弟的手足之情。

3. 作者在台北看見人力車,想起了家鄉,因此使他有股溫馨的感覺,我覺得這和作者坐人力車的不忍之情是沒有矛盾、衝突的。

4. 那個時代,正是戰亂時期,逃難帶棉被是為了不時之需,畢竟逃難時物質缺乏,而遠行時帶棉被,也許是一種思鄉之情,看見棉被,自然能想起家鄉和故鄉的家人。

clip_image00880307

1. 第一次是因為他外祖母帶他到廈門的第一家電影院看電影;第二次是因為他要離開廈門,去台灣工作;第三次是因為他要去「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臨時辦事處」,也就是去住的地方。

2. 第一次覺得讓車夫在自己面前拉著車很不舒服,雖然不懂「不人道」是什麼,但心中還是有點怪怪的。第二次是因為他弟妹在車旁跑,而他卻舒服的在車裡坐,心中不免升起不捨的心情。

3. 沒有。不同的環境,人、事、物,心中的感覺本來就不一樣。

4. 感覺比較安心,有家的感覺。

clip_image010clip_image010[1]clip_image010[2]clip_image010[3]clip_image010[4]

80313

1. 第一次坐:作者和外祖母、表姑一起去廈門一家電影院看無聲黑白(火燒紅蓮寺)

第二次坐:作者要離開廈門,去台灣工作

第三次坐:作者在「講習」結束後,要到泉州街的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臨時辦事處

2. 第一次的不忍是因為作者看到前面拉著車奔跑的車夫,他卻坐著休息

第二次的不忍是因為作者自己坐在車上,他的弟妹卻在地上跑,他心疼他們

3. 有矛盾,因為他既對人力車需辛苦的人拉感clip_image012到心疼不忍,但他卻也因為能看到人力車,似乎就能回到家鄉,對它是依賴又希望他別出現讓人辛苦

4. 帶著棉被,就如同有了可休息的避風港,就有了可歸宿的東西,心就會安定,因為看著棉被似乎就能看到家,心有了寄託,就會因此而不畏風、雨,可以勇往直前。

 

80305

3.沒有,因為作者在台北看到人力車的那種「溫馨」是響起了家鄉,而作者在家鄉坐人力車的「不忍」是因為不忍心那些車夫和弟妹。

4.因為在那個時代,出遠門要再回家也許要很久或一輩子都不回去了,棉被意味著家庭的溫暖,出了遠門,就有可能會一輩子都看不到家人了,所以帶著棉被,就意味著把家庭的溫暖放在心中。

80308

1. 第一次是由外祖母帶的,當他自己坐在人力車上,會使他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第二次在老家廈門坐人力車,是要離開廈門的時候;第三次,日本戰敗,台北市蕭條,人煙稀少,而他看到人力車在排班做生意。

2. 第一次的不忍是:外祖母帶著他坐人力車,心裡有些許的感動,而最後一次是:不捨,心裡的不安永上了心頭,必須自力更生,無法(再)有手足之親情陪伴,那種不捨與不安只能隨風淡淡飄散。

3. 那種溫馨難以說出口,跟不人道有相差極大的矛盾,因為:溫馨是感到幸福的,而不人道是既不幸福又憤恨。

4. 因為棉被代表溫暖與溫馨,家是避風港,家是永遠的,那種溫暖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而他沒辦法有家的陪伴,但棉被的寓意裡至少有溫暖的存在,家是幸福,是暖呼呼的,它能讓你感受到家人的親情,家能讓你依靠,家是你的靠山,但現在他要離開家了,只能陪伴他的是棉被,棉被給的暖是不減的,裡面存在著溫暖與溫馨的氣味,那種暖不但能讓你身體暖,也能讓你心暖呼呼,讓你知道家與棉被之親情的暖~~

80332

3.沒有,因為在家鄉會覺得車夫很可憐,而在台北市因為遊子想家,又看到跟家鄉一樣的人力車,心中因此有了一種溫馨的感覺。

clip_image014

80303

2.第1次的不忍是「因為自己坐在上面很舒服,可是下面的車夫卻在下面用腳奔馳,覺得『不人道』」

最後一次坐的不忍是「妹妹在下面跑著跟在他身邊,他覺得不忍的是弟妹的手足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ity Hsu 的頭像
    Amity Hsu

    AMITY[艾米緹]讀心生活

    Amity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