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月趕在「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下檔前和朋友去看了電影,看完好感動,眼淚溢落了幾次,尤其是最後嬰兒班傑明死在老黛西的懷裡,黛西說她從班傑明的眼神中知道他記得她。

看完之後心中有一個疑惑,「貧民百萬富翁」是怎麼贏了「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我覺得班傑明的一生拍得很好,布萊德彼特的形象也極符合班傑明,還有他變年輕的帥氣樣,整個迷死人啦!從劇情的安排,男女主角的對戲來看,編劇是很讚的!而當時「貧民」我已看過原著《Q&A》,書很精彩,的確值得一看,但是從敘說一個人的一生而言,電影的班傑明比書中的湯瑪士更貼近「發生在周遭」的人生,雖然的外表與眾不同,但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一個真實環境下的人生,但湯瑪士的際遇「就像是小說」,意思就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當一個故事離我們距離很遠時,身為觀眾(讀者)的我們很安全,不會有置身其中的緊張情緒,我們就是台下觀眾而已。由此看來,班傑明不是更能觸動人生嗎?能讓觀眾心有戚戚焉的電影不會更值得獎項的肯定嗎?

為此,我到書店找《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一書,原著是一短篇小說,不好意思在書店瞧太久不買,略翻一下,阿!我驚嚇到了!我花不少的時間平復書與電影不同調的差異,猜測評審是覺得電影不是改編,只是借用主角的姓名與父親而已,所有電影的情節故事完全是重編的,只有一個作者史考特‧費茲傑羅借用馬克吐溫曾說過的概念:「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80歲,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更美好……」書中的人生並沒有更美好,電影反而更貼近這一段話,影片中的設定,是以「人」為根本,人生中必經的親情、友情、愛情並不一定會順遂。

而影片中的幼兒無知時,老化的身軀讓他不能追趕跑跳碰,被拋棄在養老院的確也沒啥同心智年齡的小孩可以跟他玩;逐漸能走後,養老院也不是一個會關住他的地方,他的不幸換個角度想也可以是一種幸運。

《第八日的蟬》一書對於這種特殊人生下的比喻很貼切

蟬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後卻只能活七天
但若有一隻蟬跟夥伴不一樣,獨活了下來
那麼她感到的是孤獨的悲哀,還是看到嶄新風景的喜悅呢?

我真的很喜歡「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很不道德的說,我有偷看了網路對岸版的「貧民百萬富翁」,但只看了二道題目,因為覺得第一道題目取材不是我覺得精采的片段,雖然掉進糞坑有笑點,不過卻沒有拍出對於答案那位巨星作為的強烈對比,書中的故事比較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ity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