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trangers in the House◎書名

拉加‧薛哈德(Raja Shehadeh)◎作者

郭品潔◎譯者

聯經◎出版

2010.09.30◎出版日期

 

 

﹝心得﹞

這是一個陌生的世界,從一個巴勒斯坦人的成長來看,關於戰火與生存、尊嚴與國家、父親與兒子。

我們一家陌生人_封.gif 閱讀本來是一種愉快的享受,由於對於這個世界多了一點距離,可以站在霧外看花,這個世界很大,戰爭離我們很遠、很遠,彷彿是不同時代的事,這應該是個和平的時代,其實卻只是假象,閱讀本書,讓人心情激動,思緒轉不停,感恩自己能夠出生在一個自由的地方。

閱讀本書時一直想起從非洲‧賴比瑞亞戰亂逃到美國海倫‧庫柏的自傳式小說《我的家在蜜糖灣》,戰爭一直在發生,只是我們沒有活在那裡。國家仰賴於人民擁有自主的自由,依附或爭取自己的生存方式。

本來想要跳脫回顧我們的生存方式,但跟著作者的成長意識,不由自主想,也許三、四十年前的台灣意識也是如此,不少孩子跟著父母逃難到台灣,白先勇《台北人》,祖父母老一輩還念念不忘在大陸的生活,總有一天要反共復國回家鄉去,幾十年過去了,父母那一輩的人處在新舊時代的交替,而我們這一輩的人從沒想要回去長輩口傳下來的「祖國」,我們只求安穩地在這裡生活,如同《我們一家陌生人》作者拉加的期望:「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才能互相接納,如同我父親和我力所能為。那麼,到時候我們的家園再也不會有陌生人。」(試p.316-217)

以色列人也是求一個安穩的國家可以生活,不要當流浪的民族;巴勒斯坦人被犧牲,從等待阿拉伯國家救援的角色轉換為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自救,政治太複雜,人民的願望很單純,作者承襲父親阿齊茲的願望目標,但用自己的方式─投入法治、人權運動,尋找和平。

作者的父親被暗殺,政治太黑暗,作者說他的父親「他為了一個棄他而去的目標而犧牲。他的死證實並顯示所有他曾經想要創造的東西的闕如: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可以滿足市民的需求,讓生命活得有尊嚴,能夠堅持自己的主張。」(試p.260)身為一個兒子,作者的父親很偉大,很有智慧,想得到父親的肯定,想確信自己的堅持是對的,甚至想打敗父親的權威,作者的孺慕之情在每個事件中顯現,一生都受到父親的影響,緬懷父親的行事,在自己生命中對於父親的景仰,孩提時代、青少年求學階段,出社會執業後,透過不斷省思父親,作者更堅定自己的步伐。

閱讀其實也是在尋找,找尋自己對生命的感動、對生活的熱忱,拉加生活在一個需要熱情奮鬥的地區,有強大的使命感,讀這一本書對於中東新聞事件並不陌生,以色列建國、巴基斯坦解放組織、拉薩走廊……但看新聞對我們而言沒有意義,讀《我們一家陌生人》,從巴基斯坦人的眼中、筆下,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的為生存尊嚴而奮鬥。

﹝迷之音﹞

文案的「要這家人閉上嘴,根本辦不到!」的意義在哪?

﹝不停地咀嚼﹞

艾爾傑佛監牢「身處沙漠的日子當中,唯一不變的事物似乎是一種模糊的倫理義務驅使他培育出近乎神祕主義的信念,命令他鍛鍊一己的意志,永遠保持自由開放,篤信善念,還有,遭逢抉擇時,絕對避免施惡於他人。不管其他人心裡想法如何,我父親對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行善的潛能總是抱持強烈的意識。沙漠中那股內在的聲音強化鞏固,隨著歲月推移,它強大到足以令其他的聲音安靜下來,帶給他果斷、真誠的力量勇往直前,無怨無悔地追求他為自己擬定的道路。」(試p.37)

即便拉姆安拉逐漸改頭換面,巴勒斯坦失落的世界還是主宰著我的生活。長輩握有此一失落世界的鑰匙,將那世界的意義賦予我的人生:他們的陳年往事,他們喚起回憶的種種敘述,此外無他。我再那失落世界的故事當中寄託自我,界定自我,並且評估我立足於天地的所在。長大成人便是遵循我父親過往在雅法的足跡。……真正的地方在那兒,在那個無法觸及的想像世界裡,由我長輩一字一句聲聲招換(喚)而來的世界,他們渴慕、訴說、追憶、夢想,不肯或忘。

即便「浩劫」已經過了二十餘年,絲毫沒有一點跡象顯示任何人放棄那個夢想。誓返家園的堅定信念歷久不衰。拉姆安拉的生活是我唯一知曉的生活,但連我都有一種感覺這只是暫時之計。在我眼中它就像另一種生活黯淡的投影。

因為那夢想的威力大過現實,因為我對它的理解全部來自長輩,所以我自己的現實形同闕如。除非經由他們眼光的認可,否則我自己的生活純屬虛幻。…………拉姆西拉日復一日的生活不能帶來啟發激勵。其中缺乏信念,也沒有值得驕傲之處,這裡僅是臨時的居所………(試p.42)

在他們眼中,巴勒斯坦就是雅法,巴勒斯坦的歷史終結於一九四八年。他們設法打進倫敦的上流社會,持續過那種無聊空洞的生活。……我只想要找和不會故作姿態的人交談,結果總是落空。這群人早就喪失真誠為人的能力了。(試p.148)

那種自我否定已經跟我一刀兩斷。或許我們都是巴勒斯坦人,不過他們的價值跟我無關。……希望藉由瑜珈鍛鍊療癒我的身體,彌補我的靈魂。……(試p.149)

我開始以嶄新的眼光看待佔領區的生活,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生活。…………(試p.165)

佔領下的巴勒斯坦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苦楚。(試p.178)

透過十二月大起義,我這個世代發現自身的奮鬥之道以及和過去相處的方式。十二月大起義解放了我。在這之前,我從來不敢相信自己有權利質疑我父親遺留的東西。它同時印證我的出路不是堵住昔日幽魂的聲音,或者否定我的獻身抗爭。政治對我來說同樣是根本的東西,否定這一點注定無效..........但如今看起來,地平線彼端隱約閃爍的雅法虛幻的光芒,已被一個承諾滿足巴勒斯坦人宏願的嶄新希望的微光所取代。(試p.300-3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ity Hsu 的頭像
    Amity Hsu

    AMITY[艾米緹]讀心生活

    Amity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