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5311

 

凱絲‧史丹克里夫(Cath Staincliffe)◎作者

劉曉樺◎譯者

商周◎出版

2011.06◎出版日期

﹝試讀活動

 《最仁慈的愛》博客來試讀徵文活動

 

﹝心得﹞

才看完小三,又看這類家庭有爭議話題的書,內心的衝擊實在不小。婚姻制度代表兩個相愛的人決定攜手一輩子,婚姻誓詞:「從今以後,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富足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我都將愛護你、珍惜你,直到天長地久。我承諾一生一世,對你忠心到底。」

當丈夫罹患無可醫治的重症渴求自己決定死亡時間,因為愛丈夫就可以幫助他自殺嗎?這個問題,一直在拉扯黛柏拉‧雪利的心。

有個問題在我腦海來回擺盪,如鐘擺般:
拒絕丈夫絕望求死的懇求,是因為我愛他,還是因為,我不夠愛他?
當病痛纏身的丈夫提出助死要求,一次、兩次、三次……
愛與不捨,讓她再也無法拒絕。
只是她沒有料到,對丈夫付出那最後的、最仁慈的愛,
換來的,卻是女兒在法庭上的厲聲指控……

當她和丈夫計畫這件事時,還記得家裡的孩子嗎?真的實現丈夫的願望之後,50歲的黛柏拉能堅強度過後半生嗎?

全書就在法庭上審判謀殺案開始,我們旁觀者可以想像到的一切問題、爭議話題,全都會在法庭上公開辯論,被告與原告,一邊是母親,一邊是女兒,這是多大的家庭衝擊。

黛柏拉以一個妻子的角度回顧著她與丈夫的相識、相戀,結婚生子,孩子的狀況和「外遇」,生命中的重大事件,檢視夫妻的信任度,反省自己為何拒絕不了丈夫的懇求,真的只是因為愛嗎?還是有著愧疚?

影響一個人的抉擇,必然跟小時候經驗有關,黛柏拉因和母親關係不親密,在母親死後又得憂鬱症,這也影響她和自己的女兒蘇菲的相處情形,而哥哥亞當有精神問題,導致夫妻倆容易忽略女兒的需求,尤其是愛的需求,因此母女的感情沒有父女來得親密。

當哥哥亞當可以接受媽媽幫助爸爸自殺,認為是爸爸自己的選擇,為何妹妹蘇菲不行,堅持提告?安樂死的議題包含著死的尊嚴,黛柏拉很想問女兒,如果是她會怎麼做?而看小說的讀者也會問自己:若是換了我會如何?

這就是道德情境兩難無解的問題,不論怎麼處理,我們都希望可以使大家「好過」,心裡不要留下遺憾。作者描述事件,讓讀者像在看電影,法庭上、監獄裡,被告思索回憶往昔的點滴,那都是促使她走向這個結果的要素,不敢直視女兒的眼睛,了解自己把童年的痛加諸在自己的女兒身上,後悔卻無可挽回。一幕一幕在眼前掠過,重溫甜蜜與痛苦。

arrow
arrow

    Amity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